谁动了化纤业的“多—米诺骨牌”?
------本报记者 刘刚 2003年3月31日
   说起PTA、PET等化纤原料,也许你会认为它们与你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然而,当这些原料大幅涨价时,你或许会发现你将不得不为你的服装、家饰等消费支付更多。
  日前,在杭州萧山举行的“2003中国·杭州化纤论坛”上,记者得到这样的信息:我国化纤产业眼下正经历1995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原料价格上涨震动。
  化纤原料价格全线上涨
  对中国乃至亚洲化纤原料市场来说,今年的2月8日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
  就在这一天,伴随着中国轻纺城钱清原料市场开市的鞭炮声,PTA\EG、聚酯切片等化纤原料价格全面上扬。其中,作为聚酯主要原料的PTA\EG累计涨幅超过60%、45%,聚酯切片、涤纶长丝的涨幅分别为40%、25%。
  原料价格的“高歌猛进”,让化纤产业的下游织造厂纷纷告苦不迭,许多织造厂被迫延长开工时间,以往机器轰鸣的工厂恢复了平静。而在亚洲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中国轻纺城,2月9日的成交量仅有50万米左右,为历年最低。
  都是石油惹的祸?
  是谁动了我国化纤产业的“多米诺骨牌”?相当多的人士将其归咎于近来一个时期的原油价格上涨。
  据了解,粗略划分的话,化纤产业可以图解为:原油→PTA/EG→PET→聚酯切片→涤纶长丝→面丝/短纤→织造。由这一产业链来看,原油是化纤产业的“老祖宗”,牵一发而动全身,原油价格的上涨必将对中游的石化产品与下游的化纤产品、纺织产品产生联动影响,从而形成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然而,在有关专家看来,国际原油价格由27美元到37美元的迅速上涨并带动国际市场石化产品的同步上涨只是引爆国内化纤行业井喷行情的导火线。中国工程院蒋士成院士指出,我国化纤产业长期存在的供需失衡才是造成时下化纤原料价格震荡的根本原因。
  供需失衡:化纤业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据了解,如果以聚酯切片为分界点的话,目前国内聚酯切片的实际产能在1000余万吨,理论上要求 860万余吨PTA产能与其配套,但事实上,目前国内的PTA产能只有390万吨左右。供应短缺情况十分严重。
  相比之下,近年来,化纤业中下游产业的投资却是如火如荼。以涤纶长丝为例,估计从2000年至今年底,国内产能将从450万吨增长到980万吨,增长率几乎达到120%。同时,下游织造业产能也是快速增长,以国内最大的织造业基地绍兴为例,2000年有无梭织机2.6万台、经编机1000台,到2002年,无梭织机增加到3.6万台,经编机增加到5000台,分别增长了38%和400%。
  这种明显的供需失衡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前道原料一涨,后道产品在成本的推动下不得不依次上涨的必然结果,最终对化纤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发展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上涨,不仅需要“无形的手”
  对当前我国化纤业出现的价格震荡,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中国工程院蒋士成院士认为,化纤原料说到底是资源战略问题。目前对PTA等化纤原料项目实行审批制,不利于解决我国化纤行业的供需失衡问题,应实行登记制。而对于纺织织造行业目前出现的过热发展,也应进行适当控制。
  “政府不会直接介入”,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的徐息和副司长明确地说。
  但是,他也指出,我国政府将通过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寻找稳定的原油供应渠道等措施稳定我国市场上的石油供应。同时,支持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功能,协调上下游企业的利益,减少个别企业乘机炒作的机会。
  看来,要实现我国化纤行业的平稳发展,完全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显然是不够了。